电话: 13085866223

详情
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详情

孩子必须遵守使用手机的“家规”

2022-05-28   中山慧心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

首先:这是我的手机,我花钱买的。但我愿意借给你使用,你是不是应该对我心怀感激?


解读:这是财产权问题。在国外,父母的财产是父母的,和孩子无关,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。父母给孩子买东西,所有权仍然属于父母,孩子应该感恩。而中国传统的家庭观认为:父母、子女是一体的。久而久之,中国子女就会有这样一个思维定性:父母的财产都是我的。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:为什么有人把父母的财产理所当然地视为自己所有?下面的回答形形色色,有人说这是父母自己说的,还有人说不给我的话我是不会养他们的之类。所以长久以来,我们的孩子,认为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理所应当,很多孩子都缺乏感恩心理。


第二条:我要知道手机密码。


解读:这是知情权问题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各类信息泥沙俱下,小孩子缺乏辨别能力,稍有不慎就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。所以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的手机密码,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,防患于未然。可能有人会说,这样会侵犯孩子的隐私权。没错,但孩子在未成年阶段,隐私权要小于知情权。


第三条:如果电话响了,就接。


它只是一个电话,学会用正确的态度讲电话。如果屏幕上显示“妈妈”和“爸爸”的来电,永远不能忽视不接,并且要记得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。


解读:这是礼貌与安全问题。手机不仅是一个通讯工具,其中涉及了很多社交礼仪。别人打电话一定要接(即使当时有事没法接,事后也要给对方回电话),这是一种素养。对于父母的电话,孩子们更不能不接。有时候父母担心孩子在外的安全,会打电话询问,此时孩子不能故意不接电话。


第四条:每天晚上7:30(周末9:00)准时把手机交给父母。


它会在晚上被关闭,并在早上7:30再次开启。当你想打别人的住宅电话,又不希望对方的家长接听,那么也不要用手机打或者发短信去。仔细聆听并尊重其他家庭,因为我们也希望能得到同样的尊重。要尊重别人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,在别人的休息时间,尽量不打扰对方,这是做人基本的素养。


第五条:手机不能带去学校。


和你那些手机短信里的朋友好好当面交谈吧。这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。学校早放,郊游和课外活动的情况,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解读:不能让手机影响学习。小孩子自制力较差,大多数孩子拿到手机就属于完全沦陷型。对手机中的各种各样信息又都缺乏准确的甄别能力,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!而且在学校有同学,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总比一个人抱着手机好。如果有事要和同学商量,与其发信息还不如当面交流,语言比文字的沟通效果更好。


第六条:如果它落入马桶,摔破在地上,或消失在稀薄的空气中,你将负责更换或修理。


请通过修剪草坪,帮人看娃,私存一些生日收到的钱来解决维修费用。手机总会有要修理的一日,你应该有所准备。解读:这涉及责任意识、劳动获取报酬的问题。我们从小就知道损坏公物要赔偿,其实,损坏家里的东西也要赔偿。孩子造成了财务损失,要通过自己劳动挣钱补偿。